“走,吃喜粉去!”在遵义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语,暗指自己有亲友结婚将去赴喜宴。这结婚宴与吃粉是两回事,在遵义,吃粉却成一道结婚中不可缺少的美食,还传承了数百年。 天眼新闻记者向您介绍这道特色遵义美食——喜粉。 四大臊子。 亲友随到随吃 7月4日早上,记者在遵义老城,巧遇一处结婚的喜粉。 两名厨师站在烫粉锅前,臊子有大肉、大排、香菇肉丁、红烧肉、熟牛肉片等。 10时许,亲友们陆续赶来,厨师们忙碌着给客人烫粉,烫好装入碗里的是素粉,客人按照自己口感,添加酱油、醋、葱、姜末等调味,同时,也根据自己喜欢来调加各种臊子。 水果。 “这臊子、不限量,自己能吃多少就舀多少。”一名厨师笑着说。 在烫粉点的旁边,摆放着近20个配菜,水果有黄瓜、西瓜;卤菜有猪耳、鸡爪、牛肚、鸡蛋、豆腐干;点心有小笼包、馒头、花卷等,供客人自主选食。 记者看到,有的客人吃了一碗粉后,坐在桌边或附近沙发上与亲友们聊天,有的则匆匆地离开了。 卤菜。 这结婚宴,也太简单了嘛?遵义市烹饪饭店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国家高级技师王小华说,这还是结婚庆祝的序幕,吃了这喜粉,待当日下午或第二天,客人们还要吃婚宴的大餐。 “这喜粉,客人是随到随吃,是流水宴。”王小华说,按遵义的风俗习惯,这喜粉,必有四个以上的臊子料供客人选择,配菜多少不一均可。 一名烫粉厨师笑着称,“亲友多的户主,一般从早上烫粉至下午5时许,能烫出多斤粉,每个品类的臊子须几大盆,配菜也需不断添加,按此计算,与主人家请吃宴席支出差不多,只不过吃喜粉方便一些而已。” 点心。 传承了数百年 吃喜粉,是遵义男娶女嫁喜事中独有的一道美食。 遵义年轻人结婚,宴请亲友是三天时间,第一天是亲友赶来耍,第二天才是正式欢宴、第三天是欢送亲友。亲友们赶到,因准备第二天婚宴大菜,主人家、帮忙厨艺人均很忙,给亲友吃一碗粉,非常方便而快捷。 一碗喜粉。 遵义人喜欢吃羊肉粉,已有余年的历史记载。“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亲友有喜事,家里的祖辈们都会赶去吃喜粉,帮忙准备第二天、宴席用具和大菜等。”王小华称,喜粉这道美食是伴随遵义羊肉粉而产生的。 据介绍,在清末、民国时期,甚至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食用物资匮乏,这喜粉就是一碗粉,臊子料以猪肉为主,大肉、红烧肉、香菇肉丁、辣子鸡。随后,大家富裕起来了,臊子品类也多了起来,有羊肉、牛肉、鹅肉汤、三鲜、炖鸡汤,并还搭配有水果、卤菜、包子等。 目前,不论农村自制、还是家住城区委托餐厅来烹制,大肉、大排、辣子鸡、羊肉这四大哨子,成了喜粉必备主要臊料。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姚强 编辑王浩 二审廖波 校检张欢朱云霞 三审刘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