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疯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笃学践行 崇德尚能★ 今天和大家聊聊专业这些事 来看看接地气“冷门” 如何成了“香饽饽” ↓↓↓ 6月19日《遵义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文中说,在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系,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在学习和企业实习中,逐渐爱上了那些以往并不被看好的“冷门”专业,具备学生和技术员双重身份的他们,正充实地往返于校园和企业生产线。这不仅意味着他们有更多机会提前融入社会并获取就业收入,更重要的是,他们正在“换道超车”,筑梦未来。现在不少职业技术院校创新办学模式,实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接地气,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学生毕业和就业岗位零距离,在促进学生就业的同时,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紧缺问题。与大型企业签订协议,开设企业订单班,将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深度融合,学院负责按照协议培养人才,并把学生真正带到生产岗位上,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就职。 目前,已经有80余家企业和遵义职院开展合作。过去那些并不被看好的“冷门”专业如今却成了“热门”,成了“香饽饽”。这是一个好办法,值得期待和推广。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教育结构存在不均衡,高校和职校专业设置存在同化现象,培养出的人才出现同质化。这些都缘于高职院校热衷于“热门专业”,而轻“冷门”。结果是“一边闲着草,一边饿死牛”,不仅造成人才的浪费,而且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职业技术院校应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大可不必缩手缩脚,畏首畏尾,而是要与时代发展接轨,与市场需求对接,科学设置专业,在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上下功夫。诸如通过深化现有的“订单式”“工学交替”“双证融通”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校企共培、教训融合”“校企融合,三阶递进”“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等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冷门”专业藏富矿,这是校企合作,将专业建在产业上,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培养真正的技能型人才的一举多赢的好措施。遵义职院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立足地方产业经济发展需求,牵头围绕全省辣椒、竹产业链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组建了园艺技术特色专业群,培养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内容源自遵义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声明:感谢原作者辛苦的创作,如果转载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谢谢! 官方官方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