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28日,《遵义日报》第2版以《凝心聚力共筑大爱——我市全力打造“三关爱”工程服务体系记实》为题宣传报道了我市“三关爱”工程经验做法。 原文如下》》》 凝心聚力共筑大爱 ——我市全力打造“三关爱”工程服务体系记实 李培松 本报记者李培松 情系三留守,撑起幸福伞,凝心聚大爱。“爱心妈妈”“代理家长”成为留守儿童学习路上的引路人、生活成长过程中的保护人;医养融合的探索实践成为实现留守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科学途径;“母亲邮包”“最美家庭故事会”等活动深入开展,精准关爱留守妇女……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相关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三留守”问题作出的指示精神,始终把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留守老人、关爱留守妇女、关爱农民工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走出了一条具有遵义特色、富有时代特征、符合群众意愿的“三关爱”发展新路。 “精准关爱对象,确保工作细致化;精准关爱内容,确保保障系统化;精准关爱责任,确保管理立体化;精准关爱措施,确保服务常态化,是我们的基本遵循和工作抓手。”市委群工办主任邹家文说,围绕四个精准和四个确保才能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关爱服务体系。
完善机制共建关爱大格局 作为传统的劳务输出大市,遵义由农民工外出所引申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较为普遍。为此,我市结合实际,以“统一组织领导、机构编制、工作职责、经费保障”为抓手,从顶层设计上精准长效机制,纵向上形成市统揽、县为主、乡镇统筹、村负责,横向上形成党政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关爱大格局。 目前,市、县、乡三级逐级成立“三关爱”工程领导小组,由党委副书记担任“三关爱”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市级将“三关爱”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年财政预算万元。县(市、区)每年至少预算30万元的“三关爱”工程工作经费,乡镇将“三关爱”工程经费纳入预算,按照需要进行拨付。 同时,在关爱对象识别标准、集中排查整治、建立大数据信息平台三个方面精准发力,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农民工识别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全力确保关爱对象精准。 据了解,目前由市委群工办(“三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对“三关爱”工程对象标准进行了规范统一,并与相关市直部门联合下发《关于精准界定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农民工标准的通知》,对“三关爱”工程对象标准进行了细化和调整。同时,按照“入户核实、现场核实、见面核实”的要求,通过一张进村入户排查表、一张进村入户排查照片、一张爱心关爱卡、一份法律法规宣传册,对全市“三关爱”工程对象进行集中排查、精准识别,精准建档立卡,做到人人有卡、学校和村(居)有册、乡(镇、街)有档、县(市、区)和市级有数据库。 我市还探索建设了统一的“三关爱”工程信息综合平台,设置了机构建设、预警指挥调度、考评体系、数据统计与分析、特色创新、关爱保护机制等板块,横向连接市“三关爱”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专业办公室,纵向贯通市、县、乡、村、户、人,在全市形成了横到底、纵到边的“三关爱”工程信息网络体系。目前,全市“三关爱”工程对象基础信息已全部录入平台。 多措并举精准关爱各群体 关爱留守儿童是“三关爱”工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市围绕实际,深入开展家庭呵护、心理呵护、温暖呵护、平安呵护等活动,不断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努力做到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生活有助、心理有保、安全有护”的精准关爱目标。 在家庭呵护行动中,聘请了学校教师、机关干部、社会热心人士为“代理家长”“爱心妈妈”,加强与其父母或监护人的沟通,给予家庭教育方面的辅导。同时,开设免费亲情电话、网络视频,让留守儿童定期与外出务工父母交流,感受父母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目前,全市已安装免费亲情电话台,开通免费网络视频台,签订部门代理家长责任书多份。 此外,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全覆盖,并建立“救急难”长效机制,实行“四优先”政策。目前,全市已将符合条件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符合条件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实施医疗、住房等救助。同时,取缔校园周边游戏厅、黑网吧,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和法制宣传活动,提高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免费为6—16周岁在校留守儿童配发具有位置实时监控、SOS紧急报警、电子围栏报警、移动轨迹查询等功能的平安手环,进一步织牢安全保护网。 在精准关爱留守老人方面,我市进一步强化政府为主的关爱。目前,全市共投入建设资金万元,建起个农村幸福院,并出台了《遵义市关于加快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政策引导,全市民办养老机构的数量呈上升趋势。目前,全市共有民办养老机构33家,床位张。各级积极推进公建民营和医养结合模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模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目前,红花岗区、汇川区、播州区已将5所公办养老机构进行公建民营,床位近张,为努力实现留守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奠定坚实基础。 在关爱留守妇女方面,我市着力构建关爱体系,率先在全省出台《遵义市做好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先后开展了以留守妇女为重点的“母亲邮包”捐赠、寻找遵义市“最美创业女性”评选、“平安家庭”创建等活动;并以“搭建发展平台、打造特色产业链、创新产业模式、扶持龙头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和强化培训宣传”六大举措扶持妇女手工产业。目前,全市共有妇女手工企业家,各类妇女手工编织协会(商会)19个,手工从业妇女人,带动1.3万余人居家灵活就业,产值达1.23亿元。同时,着力维护留守妇女合法权益,不断拓宽留守妇女受益覆盖面。目前,全市已建立留守妇女互助会(站、组)个,“妇女之家”个,“反家庭暴力”庇护站55个,发放反家暴、妇女维权、健康等宣传资料余份。全市已争取有关爱心企业“两癌”筛查项目投入资金70万元,组织各类健康讲座及“下乡送知识”活动共62场,辐射惠及妇女余人,实现了留守妇女“就业有帮扶、心理有疏导、健康有关爱、维权有保障”的精准关爱目标。 在关爱农民工方面,我市通过“完善技能培训、创业就业、维权帮扶”三大平台,持续优化农民工创业就业环境,努力实现农民工“技能有提高、输出有组织、创业有平台、维权有保障”的精准关爱目标。目前,全市开展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60余期,培训人数达1万多人,成功转移农村劳动者就业多人,支持13家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贴息70多万元。市、县两级成立了15个农民工维权领导小组,结合“”维权热线,建立了农民工维权中心,乡、村两级建立了农民工维权站。 来源:市委群工办、遵义日报 编辑:王国美 审核:邹家文 投稿:zyswqgb .白癜风影响力人物中药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