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早上,遵义市汇川区茅草铺菜市发生一起悲剧,一对年轻夫妻疑似“一氧化碳”中毒,双双死在出租屋内。 房东最先发现异常 当日中午,记者来到遵义市汇川区茅草铺菜市时,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的围观群众,派出所的民警也已经在对现场进行勘查。 最先发现这对夫妻出事的,是房东苏女士。“我们住四楼,他们住在二楼,早上发现他们房间有烟出来,我们怀疑是电热毯起火了。” 夫妻平时经营早餐生意 苏女士说,二楼住的这对夫妻是来自遵义市播州区团溪镇的小徐及其妻子小吴,两人都是85后,三个月前,这对夫妻租了苏女士家的门面做早餐生意,同时租了门面后面的住房居家,为了方便,小徐夫妻俩将住房的厨房进行了改造,方便平时熬制鹅汤。 早上,发现二楼有烟冒出来后,苏女士的丈夫就一直在打租客小徐的电话,但是电话一直没人接,苏女士和丈夫赶紧来到二楼,因为害怕发生火灾,苏女士就找人撞开了二楼的门。“门开了我就赶紧进去,里面全是烟我把插头拔了赶紧开窗户”苏女士说。 据了解,等烟散了一些后,苏女士再次打电话给小徐,但是依然无人接听电话,由于担心发生意外,苏女士再次进屋,准备拔掉小吴家的所有电源,顺便看一下是哪里发出的浓烟。“我进去看,发现他家一口熬汤的锅烧干了,发出的烟味道很难闻,锅里全是一些骨头。” 直到此时,苏女士才发现不对劲,“我一看,两个都躺在床上,我摇床喊他们,喊不醒我才晓得可能出事了。” 夫妻俩还有一个七岁的儿子 苏女士的丈夫赶紧拨打了报警电话和急救电话,警察和医生赶到现场,经医护人员检查,确认小徐夫妻俩已经死亡。 记者采访时,小徐的家人在接到警方电话后,也来到了现场。 “娃儿只有几岁,在读学前班、他是88年的,才30岁”小徐的三姨说,几天前,小徐的母亲带着7岁大的孙子先回团溪老家了,小徐和妻子舍不得丢下遵义的生意,准备做完腊月二十九再回老家,谁知,竟在年关发生了这样的事儿。 “他家爸爸也死得早,27岁就死的。就只有一个妈”亲戚说,小徐几岁的时候,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人将小徐和姐姐拉扯长大,一家人眼看要过上好日子,不料却发生了这样的意外。 逝者已逝,愿逝者安息; 沉浸在沉痛中的人们,望坚强。 微兔在网上搜索发现 冬季一氧化碳中毒的新闻不在少数 每年入冬以来 一氧化碳(煤气)中毒进入高发季节 大多是家庭用气不当造成所致 那到底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是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会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其丧失运输氧的功能,造成人体缺氧而中毒;汽车尾气,生活中含碳燃料的不充分燃烧,工业燃料燃烧等都会增加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 一氧化碳中毒有哪些症状? 轻型: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 中型: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虚脱或昏迷。皮肤和黏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状。 重型:发现时间过晚,吸入煤气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重,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多是由于疏忽大意造成的,因此提高警惕、预防为主十分重要。 定期检查煤气。使用煤气的家庭一定要养成定期检查管道、阀门是否有泄漏的习惯,烧完饭菜随手就把煤气灶和阀门拧紧,以免一时疏忽忘记了。 注意通风。在使用煤气时,一定要打开窗户,保持通风的良好。 尽量不在室内烧煤炭。这个包括烧煤炭炉取暖,以及烧炭火锅、烧烤吃东西。一定要烧,也要放在可以通风的地方。取暖时要注意人与火盆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既能取暖,又不会直接吸入大量的一氧化碳。 不要留老人独自取暖。老年人的年纪大,记性难免会有些跟不上,是否有烧炭都不一定记得。再加上感官都已经有些迟钝,即使摄入了很多的一氧化碳也未必能够很敏锐地觉察出来。因此千万不要把老人单独留在这种危机四伏的场所。 睡觉前熄灭一切炭火。睡觉之前一定要把所有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设备都关闭,炭火都熄灭,并且开窗通风。 如何在中毒现场抢救一氧化碳中毒病人? 当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后,不要盲目进入,施救者必须迅速按下列程序进行救助: 打开门窗通风。将中毒患者脱离现场,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注意保暖,解开患者的衣领及腰带,保持呼吸顺畅,同时呼叫救护车,医院进行救治。 切断毒气来源,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环境施救时严禁携带明火,煤气浓度过高,按响门铃、打开室内电灯产生的电火花均可能引起爆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