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水清,路宽,楼高,灯亮,景美…… 驶出道安高速,一分钟左右的车程便来到道真竹王大道。环顾左右,路正道宽,干净整洁,笔直向前,道路两旁绿树婆娑、景观如画。 9月上旬,记者来到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城双狮桥,沿着新修的步行道拾级而上,两侧路灯成排、草木葱郁,凉亭、公厕、休闲道掩映其中。 曾经的县城东街片区,是道真最老的城区,也是道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60余载风雨洗礼,已然千疮百孔,“上雨旁风、无所盖障”,昔日老城,繁华不再——矮楼绿盖、破砖旧瓦、窄路小街、火灾易发、道路易堵、水电易停…… “改造老城”,成为老城区居民多年的夙愿。 “15天内必须全面完成征拆任务”,这是一个短期目标。 “战雨天、斗晴天,5加2、白加黑”,这是一种战斗精神。 “上百次走访、56次协谈,31场专题会。”这是一次全民动员。 年,道真自治县委县政府把老城改造作为改善民生福祉、提升城市品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以大干实干加油干的姿态,开启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不光路通了行走方便,而且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休闲场所。”尹珍街道永城社区大坪网格党支部书记骆丽娟介绍,道真县城双狮桥片五峰路段是典型的老旧小区,车辆通行难,群众出行也难。 如今,随着老旧小区改造的完成,群众头疼的两件大事得到了解决。 九月仡乡,花开艳丽,草木欣然,山水交融。记者在道真县城政府小区看到,电梯门禁安装现场,开挖地沟、安装电梯、楼道刷白、安装门禁、规范管网,各项作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既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又是一项综合、细致、复杂的系统工程。 年以来,道真自治县共计投入资金万元,改造老旧小区20个,整治背街小巷环境6万平方米、建成公共绿地0.5万平方米,建设停车场5个、车位个,安装投用充电桩服务设备20个,建成公共卫生厕所2个,改造供水管网9.8公里、雨污管网6.5公里,完成屋顶风貌改造50户,惠及1.5万余户,4.6万多人。 这一串串数据的背后,是道真自治县全体干部艰辛付出的结果,全县老旧小区改造,虽涉及多个行政部门,但道真自治县尹珍街道作为主体单位,其干部的付出更为艰辛,尹珍街道干部曾连续一个月召开座谈会次。 “只要是违建、危建,全部一律拆除,不管涉及多少人利益。”谈到拆除违建时的场景,道真自治县规划执法中队姚启兵记忆犹新。 老旧小区居民主体杂、问题多、矛盾大,群众需求各异,存在对政策不了解,对工作不支持、不配合、持怀疑和观望态度等突出问题。 尹珍街道通过构建党政统筹、群众参与、部门协同、多元筹资、卓越治理的“五位一体”工作格局,协同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切实解决改造难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拆”与“建”同步,“破”与“立”并行,道真,打了一场漂亮的城市治理攻坚战。 这是一场党员干部责任担当的大检验。党委政府高位推动,县委政府党政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分管领导靠前指挥,阵地前移,层层传导工作责任、层层传导压力,高效推动项目建设。职能部门专班驱动,从县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等单位抽调精兵强将46人成立工作专班合署办公,分设各个小组细化分工、密切配合同力推动。工作机制全面拉动,实行一周一调度、每周一通报、每月一督查工作机制,建立项目现场派驻员制度,将百姓合理诉求贯穿于设计意图,及时微调设计方案,充分做到改造为民,激发建设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是一场共建幸福家园的全民大会战。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让群众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方案设计、施工监督、项目验收、长效管理全过程,最大限度争取群众支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业主代表大会等方式,精准摸清群众改造意愿,通过组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致广大居民朋友的一封信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加大政策宣传,确保做到家喻户晓。围绕群众所需、所要、所盼,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为居民提供“菜单”,并召集专题会议研究讨论,邀请离退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参加会议,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创造性地设置临时党支部10个、功能型党小组15个,从社区老党员、离退休干部、居民代表等选取20人,成立民意调查队、政策宣传队、矛盾纠纷调解队等工作队,打好“亲友牌”“邻里牌”“感情牌”,着力激发居民主体作用。 这是一场城市社区治理的新探索。改造过程中同步开启管理新格局,网格化治理从之前以户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向以小区为单位的管理模式转变,通过采取下沉组织力量、延伸组织触角,推动“党建+物业”“支部+小区”“党小组+楼栋”等措施,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智能化管理通过优化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积极推广“大数据+”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应用与信息化平台建设,将“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技术嵌入社区治理,提高社区治理效率。小区物业引进便民化服务,实施“党支部+自管委”“自管委+”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激发居民自主参与小区管理事务的积极性,实现楼院自管和楼道环境自治,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氛围。 “街道越来越宽了、越来越干净了,休闲广场越来越多了,生活越来越安逸。”每到傍晚,玉溪广场、银杉广场音乐响起,舞步蹁跹,看到的是一张张笑脸,听到的是一声声赞誉。 “一水绕城过、两岸景色新。”改出新面貌,改出好民心,改出获得感,如今的边城道真,随着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形象日新月异,宜居宜业宜游的这座贵州边城,在“破”与“立”间焕发光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其伦李杰 编辑鲁媛徐微微 编审田旻佳杨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