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遵义的名称由来一般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认为出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意思是要人们遵循贤哲先王的教导,行为要端正,做事不要偏颇。

另一说是认为来自于东汉的一个故事:当时四川的公孙述要称王,有一些人不赞成,远道去投奔汉光武帝,光武帝称赞他们为“义郎”。“遵义”的意思就是希望人们要像“义郎”们一样,拥护国家的统一,反对分裂。

两种说法都有表明遵义是一座文化内涵深厚的城市,那遵义各县区的名称由来又是什么呢,快跟小编来看一下~

播州区

贞观九年,以隋朝牂柯郡的北部地置郎州,十三年,以废郎州的六县地置播州,明代解释播字,为番之有才者,即招抚蛮夷所置的州,这是史书上第一次出现播州之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函[]56号《国务院关于同意贵州省调整遵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在原遵义县基础上调整设区,区名正式命名为“播州区”。

红花岗区

红花岗区位于贵州省北部,隶属遵义市,国土面积.47平方公里,总人口50.06万人。年,遵义撤地设市,原县级遵义市以山名为区名,改为红花岗区。红花岗位于遵义老城西南,东临湘江,西连老鸦、大龙两山,环抱遵义老城,是遵义的天然屏障,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汇川区

汇川区于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成为贵州省第88个县级行政区,隶属于遵义市。20世纪40年代,在湘江河畔建立遵义高桥,其址叫汇川坝,即今汇川区人民政府机关所在地。因区政府所在地地名为汇川坝,且查阅全国其他县、市、区、镇、街无此名,故冠名为汇川区。

仁怀市

仁怀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北宋大观三年(公元年)仁怀置县,属滋州。至此,“仁怀”一名正式出现在历史上,沿用至今将近年。宣和三年(年),降县为堡,属泸州郡。元置仁怀长官司、古滋长官司,均属播州安抚司。明万历二十九年(年)平播后,改土归流,明廷始复旧地而置仁怀县。

赤水市

全长公里的赤水河,西起云南镇雄,逶迤蜿蜒在川、黔、滇三省之边缘,由四川合江汇入长江,古称大涉水,又名赤虺河,今赤水市即因河而得名。赤水历史悠久,受巴蜀文化影响较深,是贵州开发较早地区。赤水是国务院唯一以行政区名称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市森林覆盖率74.2%,居贵州省第一位。

桐梓县

唐代以前,县境无独立行政区划和政权设置,先后隶属鳖县和蜀、犍为诸郡。贞观十六年,于县境中、北部置播州镇,后改珍州,州治所在今夜郎镇,辖夜郎、乐源、丽皋3县,始为今桐梓县境内正式的行政建置之开端。明洪武六年朝廷析其地置播州、桐梓、松坎3驿。明万历二十九年,置桐梓县,隶遵义军民府,以原驿站名为县名,治播州冬青坪。

湄潭县

湄潭县位于贵州北部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境内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山清水秀,佳境胜地天然成趣,县内森林覆盖率为44.68%,被誉为“贵州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和“黔北小江南”。清康熙《湄潭县志》云:“东有江水流转至县之主脉玉屏山北,经绕县城,转西至南,有湄水桥之水颠倒流合,汇为深渊,弯环如眉,故曰湄潭”,湄潭县因此而得名。

习水县

习水县位于贵州北部,地处川黔渝结合部的枢纽地带,是“川黔渝省际区域交通枢纽中心”和“地缘边际商贸集散地”。这里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夜郎国”的一个旁邦国“鳛国”之地。秦汉时为“南夷军君长国”之一。境内有河,名高洞河,产一种味美的鱼叫鳛鱼。高洞河又称鳛水,即今习水河。

余庆县

余庆是个吉祥语。唐末就有余庆之地名出现,唐乾符三年,以州属白泥、余庆两土司为校尉,是县境有建置之始;明洪武十七年,改余庆州为余庆长官司,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置余庆县。解放初属镇远地区,年隶属遵义市。

正安县

正安地域,春秋战国时属大夜郎鄨国。正二十三年,明玉珍踞蜀称帝,建立西夏政权,为避讳改“珍州”为“真州”。万历二十九年,平播后,改土归流,真州长官司改为真安州,属遵义军民府,隶四川布政使司。清雍正二年,改“真安州”为“正安州”,始得名。

绥阳县

绥阳为遵义市所属最早的4个县之一,建县已近年。隋大业十二年(年)置绥阳县,属明阳郡。县北29里,有绥阳山,故名之。宋置绥阳县,属播州乐源郡,辖地即今县地。元属播州安抚司,无县名。清雍正后随遵义改隶贵州。解放后属遵义地区,年隶遵义市。

道真县

道真地域,秦属巴郡,汉隶涪陵,隋归信安,唐入珍州。民国30年(年)7月,析正安县东北地置道真县,以纪念汉代学者尹珍(字道真)而命名。此名既宣传了县,又宣扬了历史名人。年12月,撤县并入正安县。年8月,复置道真县。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自治县。

务川县

唐贞观二十年,析黔州之盈隆(后改为盈川、洋水)县地置都濡县,宋政和七年,移思州治务川县于此都濡故地。元至元年间,因婺星飞流化石改"务"为"婺",新中国成立之初,改"婺"为"务",名务川县,年改称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凤冈县

凤冈一名最早可追溯至元朝。元置大保龙泉长官司,万历二十九年四月,改龙泉坪司为龙泉县,民国2年改名凤泉县,以龙泉出凤凰山下而得名。年改名凤冈县,年撤消凤冈县并入湄潭县,年复置,至今未改。

部分材料来源于网络,由高铁新城编辑整理









































了解下白癜风
绿色祛除白癜风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