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旅游”带动赤水元厚镇大发展。刘叶琳摄 年2月,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遵义市榜上有名。 一年多来,遵义市在精品景区、基础设施、智慧旅游、配套服务、旅游扶贫等方面实施了众多项目,催生了一批具有遵义特色的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新线路,逐渐形成“全景域体验、全过程消费、全产业融合、全民化共享”新格局。 近日,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龙长春撰文指出,遵义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依托厚重的红色文化、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和浓郁的人文内涵,创新旅游产品,完善旅游功能,提升旅游质量,努力推动旅游业持续“井喷式”增长。 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遵义市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将按照“全域景观化、景区内外一体化、市场秩序规范化、旅游服务精细化”要求,建设全景遵义,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构建“全景式打造、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全季节体验”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努力把遵义打造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际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作为遵义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先锋军”,遵义交通旅游产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遵义交旅集团”)自组建以来便主动作为、创新求变,在“交通+旅游”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条路带来的巨大变化 赤水河,像一条绿色的巨龙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它因“四渡赤水”闻名中外,因国酒茅台而声名远播,是迄今为止没有被污染的长江支流。 这两年,因为一条路的建设,赤水河再次吸引世界的眼球。这条路,就是以“贵州第一、中国一流、世界知名”为定位的赤水河谷旅游公路。它打造出了“交通+旅游”的新样板,让遵义市乃至贵州省多了一张新的旅游名片。 这条机动车快行线全长公里、自行车慢行系统全长公里的赤水河谷旅游公路,一端连着中国第一酒镇茅台镇,另一端连着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地赤水市,中间串起四渡赤水红色文化、国酒文化、巴国文化、盐运文化、考古文化等旅游文化的美丽长廊,如一幅生动鲜活的山水长卷。 从年4月建成试运营至今,经过一年多的“实战检验”,其在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运营模式、拉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等方面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 作为项目业主单位,遵义交旅集团围绕遵义市委、市政府打造一条“贵州第一,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千亿级文化旅游生态产业带,“打造路畅景美的旅游精品公路”的总要求,把“绿色”作为旅游公路的“底色”。 “‘生态为先、环保为要,安全为重、质量为本’,这是项目建设指挥部制定的‘铁规’,是任何人不得逾越的红线。”赤水河谷旅游公路项目建设办负责人说。建成后的赤水河谷旅游公路,一年四季,公路沿线的日本晚樱、梨树、西府海棠春花烂漫;青桐、银合欢、杜英、琵琶亭亭如盖;银杏、水杉、红叶春秋景如画;春梅、山茶花、扶桑迎春绽放。 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打破了单纯的“景点旅游模式”,将赤水河沿岸的国酒文化、红色文化、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等串联起来,形成了集休闲、健身、养身、体验等为一体的全域旅游产业带,让广大游客“慢下来”—— 在茅台镇,这个国酒茅台的“故乡”,酒文化自然让人沉醉其中。茅台镇共有大大小小酒厂几百家,酿酒业已经成为茅台镇传统的几大支柱产业之一。赤水河谷旅游公路仁怀段周边配套设施完善,酒吧、酒文化主题酒店、白酒博物馆等一应俱全,为游客提供一个多角度、多层面了解酒文化的平台。 在土城、丙安,古镇城巷幽幽。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留下的战斗遗迹随处可见。习国传奇引人入胜,“土城十八帮”的江湖风云渐行渐远。丙安古镇索桥上的红旗迎风招展,仿佛正向游客招手。 在“千瀑之市”赤水,独特的丹霞地貌造就了诸多神奇景观。艳丽鲜红的丹霞赤壁,拔地而起的孤峰窄脊,仪态万千的奇山异石,巨大的岩廊洞穴与绿色森林、飞瀑流泉相映成趣。 赤水河谷旅游公路串起沿途美景,也串起了沿线村民们世代期盼的“通村路”。 在习水县土城镇黄金湾村,路通后,当地村民抱团发展了多亩经果林和多亩大棚蔬菜,商家开车上门采购,果农们坐地赚钱。在赤水市元厚镇,路通后,麻将桌上人少了,红色自行车道上的人多了,游客渐渐多了起来。 旅游公路沿线,修缮一新的民居让人羡慕。“旅游公路通了,来玩的游人多了,若不把居住环境美起来,脏兮兮的怎么吸引游客入住呢?”仁怀市二合镇村民王平说。 借道赤水河谷旅游公路,仁怀、习水、赤水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新招数。三地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污水处理工程、垃圾处理和环境卫生整治同步推进。同时,积极布局招商引资,做大旅游和物流产业:仁怀市的名酒工业风生水起,习水县的煤电、白酒、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四色经济”风头正盛,赤水市的现代高效农业风起云蒸。一些有经验、有远见的投资者已经提前投入,排兵布阵。 赤水河谷旅游公路的建设,点燃了老区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成为老区群众脱贫攻坚的“新引擎”。沿线居民的思想观念因路而变,从旁观者、局外人变成了项目建设参与者、受益者,打破了以往“基础设施围绕景区转、发展成果与群众无法直接受益”的格局。 如今的旅游公路沿线,农家乐、民宿旅社、土特产品销售点、自行车租赁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成为美丽新风景。 “交通+旅游”催生习水土城镇旅游热。 破解难点带来的裂变效应 敢为人先,创新实干,是遵义交旅集团的“基因”。 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是遵义交旅集团为破解旅游产业中存在的难点、热点、痛点问题,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来的“三变”新路子。 回头看看,遵义交旅集团的成立就是遵义市委、市政府创新发展的杰作。为抢抓省委、省政府打造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的战略部署以及全省旅发大会在遵义召开的重大机遇,以赤水河谷旅游资源开发为试点,探索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发展模式,特别是为统筹推进全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遵义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原“遵义市通途公路建设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基础上组建遵义交通旅游投资集团。 年6月以来,遵义市政府调研组深入赤水、习水、仁怀三县(市)与当地政府、旅游部门、旅游公司进行座谈,形成广泛共识——要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需要组建市级交通旅游产业开发投资平台,打破行政区域,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避免同质竞争,形成产品体系,实现区域连动整体发展。 年12月17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遵义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遵义市组建旅游投资(集团)公司,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投资开发、统一经营管理,在打造赤水河谷旅游公路的基础上,试点开展仁怀、习水、赤水旅游资源整合,打造赤水河国际山地旅游精品线,带动全市旅游业转型升级。因此,遵义交旅集团破茧而出,既符合市场规律,更是遵义旅游产业弯道取直走新路的有效途径。 新成立的遵义交旅集团,是遵义市政府直属国有独资企业,按照“全市旅游业龙头企业、全市旅游业投融资平台、全市旅游资源整合主体”的战略定位,突出打造“交通旅游投融资建设,景区开发运营、旅行综合服务”三大主业,以旅游商品开发、景区交通营运、智慧旅游大数据为辅业,按照产业运营、资本运作相结合的模式和集团多元化、板块专业化的思路构建集团“十三五”期间的产业发展格局,努力发展成为遵义有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的交通旅游投资集团,成为遵义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平台和载体。 遵义交旅集团成立后打出的第一套“组合拳”,便是在市政府的统筹协调下,打破行政区域壁垒,推动辖区内旅游资源整合,采取“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方式,吸引农发行、浦发银行、贵州银行、贵阳银行等多家银行参与融资。 第一招是遵循市场化运作机制,立足于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支持的同时,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以优势资源吸引优质资本,拓宽投融资渠道。第二招是采取项目专项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产业基金、融资租赁,发行企业债、境外债、信托基金等方式募集资金,竭力优化公司融资结构,完善投融资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的同时,加快推进各项目建设进度。 年,遵义交旅集团在融资方面好戏连台,“三变”融资产生了裂变效应:6月,以其良好信誉被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公司评为AA级;9月,在省发改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短短一个月就成功发行省内第一支2.5亿境外美元债券,打通了海外融资通道。其良好的信誉和强劲的发展也吸引了众多银行、基金、证券、担保、信托和财务公司等金融企业的目光,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贵州银行、贵阳银行等都在积极地推进与其新的融资项目,为打造遵义全域旅游建设提供充足的金融保障。 项目建设方面,遵义交旅集团已建成了全国第一条河谷旅游公路——赤水河河谷旅游公路;新建了湄潭圣地酒店并投入运行;建成遵义城际环线——巷口经鸭溪至石板一级公路;建成土城古镇、土城客栈等多个大型项目。 前不久,遵义市委、市政府决定,拟以遵义交旅集团为母公司,整合市级交通旅游文化板块的国有企业,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强化资本运作,实现国有资本的高效配置与流动增值。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助推国有企业在各类资本市场上市(挂牌),借助资本市场,提升市属国有企业的规模、品牌和综合发展实力。 遵义交旅集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对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毛健伦来说,这也是沉甸甸的责任。他说,旅游是“五大幸福产业”之首,在“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未来的旅游产业发展有国家政策作支撑,也符合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市委、市政府打造全域旅游的目标规划,坚持‘交通+旅游’发展道路。” 为全域旅游搭平台建舞台 前不久,一条“遵义交旅集团欲打造汽车场地越野‘中超联赛’”的消息刷爆网络,在业界引起不小的轰动。 遵义交旅集团对外宣布,为打造这一新的赛事,拟投资40亿元人民币,在全国多个省份布局10个左右“常态化+智能化+标准化的越野赛车场”,总部赛场落地遵义,设立10个省级越野赛车队,招募各地顶尖车手加盟打造职业俱乐部。 目前国内SUV市场连年保持30%-50%销量增速,SUV占国内乘用车市场40%份额,近三年全国新增0万SUV越野车主。国内发展汽车运动近32年,催生了众多的赛车爱好者群体,全国活跃越野玩家车友近千万人,各地社体协会和民间俱乐部每年举办上千场大小越野车赛和上万场越野主题活动。 据了解,该项目是推动遵义市“体育+旅游”战略的一大助力,纳入遵义市“打造山地户外运动旅游产品,成为国内最著名的山地运动旅游新高地”工作的总体部署中。每年9个月的赛季内(中间有休整期)将开展多轮次的省队1V1对抗积分赛,以及多层次的季度赛、年度赛、全明星赛等,每年赛事奖金池高达1亿元。 策划组织活动赛事,为全域旅游发展搭平台建舞台,是遵义交旅集团外宣战略的“拿手好戏”。 今年5月7日,“赤水河激流皮划艇和激流SUP桨板锦标赛”取得圆满成功。这场集速度与激情、平衡与水感的“勇敢者游戏”,让观众大饱眼福,为日后在赤水河举办更高级别的国际性水上运动赛事打下了基础。 另外一项活动“四渡赤水”户外三项挑战赛,一办就是两季,来自遵义、贵阳、泸州、重庆、成都等地的数百名参赛选手以跑骑交替、划艇、跑步3种方式,完成了两人一组的团体竞技比赛。这些新鲜刺激的体验游活动精彩纷呈,让来客融入其中、流连忘返。 作为市属国有企业,遵义交旅集团还着眼于为全市全域旅游的大发展搭建更大的舞台—— 围绕省委、省政府把“大旅游、大数据、大生态”作为全省“三大长板”的有利契机,遵义交旅集团抢抓旅游发展大调整、大变革、大跨越重要机遇,积极与遵义市各县区(市)政府实施联动发展,整合资源,形成建设开发经营共同体。目前,赤水旅游资源开发营运已实质开展;习水旅游企业和资源整合稳步推进;中国(湄潭-凤冈-余庆)茶海旅游公路项目已完成湄潭段审批手续。还与绥阳、正安等地方党委、政府联姻,以单个优质旅游项目合作为突破口,逐步实施“交通+旅游”项目合作开发,助推地方全域旅游发展。 追求合作共赢,共享发展红利,让遵义交旅集团的前途一片光明。短短一年时间,集团已发展成为集公路建设、景区开发营运、文化产业、交通运输、旅行社、酒店管理、医药等行业为一体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结构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面向未来,遵义交旅制定了助推遵义全域旅游发展的十年规划:通过交通和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建设,以改善旅游景区通道和配套实施,对旅游景区进行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实现业态的全面产业化发展。未来十年,力争实现集团旗下一家上市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建成4A级景区10个、5A级景区3个、国家级休闲度假区3个、特色旅游小镇3个;实现集团资产规模达亿元,产业经营收入亿元,净利润10亿元,成为国内一流、西部地区排名前列的国有上市集团企业。 文章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胡政 张元飞 编辑:刘叶琳 审核:李黔刚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