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蔡澜说:“热爱生命的人,一定早起,像小鸟一样,他们得到的报酬,是一顿好吃又丰富的早餐。” 要说贵州人的早餐, 羊肉粉的江湖地位首屈一指。 无论走在贵州哪个县市, 都随处可见卖羊肉粉的小店, 飘着渺渺炊烟, 羊肉汤的香气远远地扑鼻而来。 刚出炉的羊肉粉鲜淳喷香,吸溜、咀嚼、回味,再喝一口羊汤,油辣子的辣、羊汤的鲜、酸菜的咸酸、米粉的甜……各种滋味交融绽放,意犹未尽。特别在冬季,来一碗热乎乎的羊肉粉,吃个大汗淋漓,过瘾! 冬天,一定是最适合吃羊肉的季节。 在冬季,人体的阳气潜藏于体内,所以身体容易出现手足冰冷,气血循环不良的情况。按中医的说法,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所以冬天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实在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带皮山羊加十几味香料炖煮后切成薄片,既可避免膻味的雷区,又可解决口感弹韧的问题。 可是当谈论到贵州羊肉粉, 就一定有人要问了, 哪里的羊肉粉可以代表贵州呢? 其实,在贵州各地, 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味道。 以遵义为首, 沿西南方向画一条弧线, 包括毕节、六盘水以及兴义在内的西部地区, 共同构成了贵州羊肉粉的“四大门派”。 遵义羊肉粉 遵义羊肉粉的历史,需追溯唐朝杨端入播,距今有多年。到清代中期,遵义羊肉粉已经闻名遐迩,享誉西南。而现在就遵义城区而言,大小不一的羊肉粉馆估算有家左右,遍布大街小巷。 遵义羊肉粉以遵义市虾子镇的羊肉粉为代表, 虾子镇不仅是闻名全国的中国辣椒城, 其制作的羊肉粉也极为出名。 遵义羊肉粉选用贵州思南、德江一带 散养的矮脚山羊, 肉质鲜嫩,不膻不腻。 烫熟的米粉上撒上薄薄的羊肉片再加以滚烫的羊肉汤, 配以花椒粉、蒜苗、香葱、芜荽等; 食用时一定要撒上遵义本地制作的糊辣椒, 糊辣椒透出来的微微炭火香, 吃起来辣中带香、香中有辣, 要说遵义人对羊肉粉有多“爱得深沉”呢? 说说每一年的“遵义冬至羊肉粉旅游文化美食节”, 你就知道了。 据说在去年羊肉粉节头一天, 遵义人就吃掉了只羊,碗粉。 这种全民吃羊肉粉的热情, 实为罕见, 也就只有在遵义可以上演了。 金沙羊肉粉 金沙羊肉粉以金沙沙土镇的最为正宗,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就有小贩在沙土场卖羊肉汤锅,后有人专门生产米粉,两者结合为羊肉粉。 早餐来碗香喷喷的金沙羊肉粉,已经成为主人的最佳推荐和外地客人的首选,甚至有了“不吃羊肉粉,枉自到金沙”之说。据说金沙羊肉粉可以考证的历史,至今已有二百多年。 沙土镇的米粉粗如竹筷,微酸鲜滑, 有大米的清香,入口即化。 经过大铁锅炖出的羊肉软硬适中、 口感细腻、膻味不重,而汤汁也是鲜香美味。 烫熟的羊肉粉上浇上红红的油辣椒, 再配上本地制作的酸菜, 食用正宗的金沙羊肉粉一定要浇上红红的油辣椒, 这种油辣椒以中国七大名椒之一:大方皱椒为原料, 将干辣椒磨成粉后用羊油炒制而成。 金沙羊肉粉讲究的是细节,无论米粉、原汤、羊肉还是辣椒,稍有差池,味道便差之千里。 水城羊肉粉 相传早些时候,水城人是很少吃羊肉的,羊一般都只用作民间祭祀。人们不吃羊肉,是因为嗅不惯羊的那种膻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后,人们逐渐摸索出用芫荽和蒜避膻的方法,羊肉粉的生意才开始红火起来。 水城的羊肉粉所用的粉, 是大米不经过发酵,直接压制的, 不大会吸味道,但是胜在滑溜不易断,韧性好 口感细腻如流水一般。 羊肉是连皮一起炖的, 吃起来汤鲜味美,皮脆肉嫩。 据说,吃的时候一定要一口粉一口蒜, 这才是正宗的水城羊肉粉打开方式。 制作水城羊肉粉特别讲究油辣椒的制作,在水城,每家羊肉粉都有自己制作油辣椒的秘方。油辣椒的制作原料一定要选用:大方辣椒及遵义辣椒,大方辣椒香而不辣,遵义辣椒辣但不够香,两者混合制作而成的油辣椒既香又辣。 兴义羊肉粉 相传兴义羊肉粉历史悠久,从清代开始,年来经久不衰。年,黔西南州旅游局和兴义市旅游局联合授予兴义羊肉粉名优风味小吃称号,推荐为旅游食品。 兴义羊肉粉的特点是羊肉熟透而不烂, 米粉雪白,汤汁鲜淳, 辣香味浓,油而不腻。 兴义羊肉粉相对贵州其他地区, 最特殊的地方在于用的是干辣椒、花椒和秘制酱汁。 秘制酱汁的独特工艺是十分难学的, 这也使得兴义羊肉粉 只能在兴义才能吃到最正宗的味道。 年10月16日, 中国饭店协会授予兴义市“中国羊肉粉之乡”的称号。 新闻消息一出,便震惊了整个贵州吃货界。 平时就极为喜爱吃羊肉的黔西南人, 为此还举办了 万峰林布依羊汤锅节, 已成为当地绝不可错过的盛事之一。 转眼,冬至已过, 贵州人吃羊肉的热潮来袭, 用羊肉粉代表贵州冬天的香气和暖意, 再合适不过了。 内容来源:多彩黔行 原标题:《美食 吃碗羊肉粉才是贵州冬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