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 遵义市首届“十大孝星”出炉 余庆县贾支美、石正娥光荣上榜! 九月初九 有长久之意 为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着力营造新时代崇尚孝道文化的浓厚氛围 推进我市中华传统美德“孝文化”建设10月7日 由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 遵义市新媒体联合会 联合举办的 “遵道行义、触动心灵” 遵义市首届“十大孝星”颁奖典礼 在凤凰山政务中心会议大厅举行 据悉,遵义市首届“十大孝星”评选活动4月启动,共收到推荐和自荐材料近30份,经过筛选、评审、网络投票,周后龙、贾支美、佘廷宇、韩超、王安娜、向越、石正娥、陈启英、袁玉柱、陈明均荣获“十大孝星”称号。 事迹报告做好“最美媳妇”当好“优秀教师” ——记“十大孝星”之一贾支美 在余庆县龙家镇光明村高寨组,有这样一位众人称赞的好媳妇。多年来,她不仅精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公公、体弱多病的婆婆和年近八旬的奶奶,还要供妹妹上大学并完成自己的工作。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她毫无怨言,用爱和信念默默撑起一个家,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件事。她,就是龙家镇光明小学教师贾支美。 好媳妇嫁进了“困难户” 贾支美今年30岁,乡亲们眼中的她性格刚强、心直口快、吃苦能干。虽然年纪不大,但却十分沉稳踏实,只要是认准了的事就一定要做好。丈夫梁强家境不好,当初两人还在谈恋爱时,身边的同事、亲友就曾好言相劝,以她的条件嫁一个好点的婆家不成问题。但经过几番接触,贾支美发现梁强有担当、有孝心,是一个不错的丈夫人选。最终,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走进了这个负担沉重的家。 打进门第一天起,贾支美就做好了吃苦受累的打算。这个家庭的情况很特殊,早在她到来之前,公公就已经因为干活不幸摔伤导致瘫痪在床上躺了11年,而婆婆因为常年操劳过度身体不好需要不断吃药,将近八旬的奶奶虽然身体还算硬朗,但眼力不好手脚不灵活也要有人照顾,还有一个正上大学没有毕业的妹妹需要支持。面对沉重的负担,贾支美没有退缩,每天和其他许多教师一样为工作忙碌着,回到家中,她卷起衣袖里里外外操持着家里的大小事务,虽然比别人更忙更辛苦,但在她看来,既然当初以为选择梁强作为了自己的丈夫,那么,丈夫家里的事就是她自己的事,再苦再难也要撑下去。几年过去,当年的大姑娘现在已变成了7岁孩子的妈妈。他们同舟共济,在生活的道路上牵手相行,在工作中互相帮助,度过一个个难关。面对熟识人的不解,她常常说:“我只是做我应该做的,并尽力做好。别人怎样说,怎么看,并不重要,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有人问她,嫁给梁强你后悔吗?她说:“不后悔,因为我家里的负担虽然重,但是我很幸福,我有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瘦弱的肩膀挑起了重担 年,贾支美和梁强刚结婚时,就和公公婆婆、奶奶以及读书的妹妹一起挤在又窄又湿不到80平方米的农村老房子里。成家第二年,贾支美和丈夫迎来了孩子的降生,虽然家里的每个人都很高兴,但是多了一个人需要照顾,她更忙碌了。 老房子潮气很重,轮椅进出不便,常年卧床的公公只能呆在房里,性格上郁郁寡欢。为了让公公婆婆住的舒适些,年,她和丈夫商量,把家里的房子重新修建一下。若考虑到生活条件的舒适和便利,小两口本可以选择到集镇上去买房或建房,但考虑到公公婆婆的生活习惯,也为了便于长期照料起居,他们最终选择了在离老房子不远处较平坦的马路旁盖房。别人问她为什么?她说:“这样我就可以公公推着轮椅车到处逛逛,还可以晒晒太阳,和过路的邻居说说话,摆摆龙门阵。自己还可以种点疏菜和粮食自己吃,这样就不用花钱买了,家里就少一笔开销,节约的钱就可以给家里买点水果。”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房子盖好了要搬进新家,但是家里许多东西都坏了,比如公公、婆婆和奶奶的床还是老式的木床,很陈旧。她想到,老人辛苦了大半辈子,还没有睡过现在的软床,于是就为他们购了两张“席梦思”床。又想到孩子也慢慢大了,也需要床,妹妹在上大学,假期回来也得有个好的房间,于是又购了两张新床。全家人都搬进了新房,一家人可高兴了,家里的条件在慢慢改善,大家脸上的笑容也逐渐多了,想到这些她做事就更有劲了。为了能够有更多时间照顾家庭,远在大乌江镇后坝小学教书的她,请求调回了离家很近的光明小学。 婆婆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过去吃了不少苦,胃病、结石病、腰痛病和贫血等也是那个时候逐渐患上的,为了让婆婆身体健康,贾支美带她四处求医,在饮食上,也是尽量调剂着吃,还特意为老太太买了不少补血和治疗结石的药。 公公常年瘫痪在床,身体和精神状况好时,她总会推着他到家的附近散散心,和家人一起把公公带着赶集。在集市的第一次,有许许多多的人问他,你推着的是谁呀?她诚实的告诉他们:“这是我的公公”。旁边的人无不称赞说:“娶到这样的儿媳好啊!能把自己的公公推在集市上走一走,现在能做到这些的年轻人不多了”。年迈的奶奶手脚不方便,眼力也不太好,天气晴朗的时候,贾支美会为她洗洗头,剪剪指甲,洗洗衣服,换洗床单。 妹妹开始大学毕业实习时,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打电话,问问妹妹实习的情况,生活好不好。工作的事还没着落,她和丈夫商量,叫妹妹尝试报考教师,因为当老师相对稳定,她文化功底好,教师职业应该比较适应她,并且鼓励她考教师资格证和普通话资格证。 贾支美是家人的依靠,更是大家的精神支柱。有了她,再难的关总能挺过去,再苦的事总能忍下来。与家人在一起时,她总是会为大家讲一讲工作中遇到的趣事,每到周末,她都会把为学生编排的小节目带回家里与女儿一起表演,让家里的人喜笑颜开,哈哈大笑,只要有她在,生活仿佛每天都能见到阳光。 做传道受业的好老师 贾支美花了太多的时间照顾老人、照顾家庭,但即便这样,作为一名教师,她也仍然尽职尽责,从未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学校里,贾支美不光要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了班主任和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工作。 她认为,班主任工作一定要“细”,他细心观察学生的言行,及时了解学生的疾苦,从内心深处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近年来,她所带班级语文学科成绩始终处在镇级前三名,实施的渗透法制教育语文科获得县级三等奖。 别人眼中的所谓优秀,并没有成为贾支美的心理负担。在她看来,孝亲敬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为师授业也源于内心的热爱。但她说:“是家人的爱给了她选择付出的动力,是学生的爱,给了她继续奉献的理由,在这个有爱的世界里,她会继续坚守,为她爱的人,也为爱她的人。”1 事迹报告久病床前有孝媳!余庆这女人,真美!——记“十大孝星”之一石正娥 “都说她是我女儿。说她是我儿媳,没人相信!”今年88岁的余庆县大乌江镇箐口村红春坝村民组老人姚忠文说起自己的儿媳眼含热泪。“哪有儿媳亲手给公公洗澡?哪有儿媳扶公公上厕所?” 老人口中赛过女儿的儿媳名叫石正娥,自从年11月18日与姚忠文儿子姚奇刚喜结连理,28年来,石正娥宽厚待人,孝敬父母,乐于助人,受到邻里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今年4月底,姚忠文老人突发疾病,带状性疱疹后遗症、脑梗死等多重疾病并发,导致神志不清,生活不能自理。石正娥考虑到丈夫在工地忙碌,婆家弟弟、弟媳在外务工,毅然担起照顾老人的重任。 石正娥为老人洗澡起初,听说敖溪镇官仓村村卫生室医生王俊具有治疗带状性疱疹后遗症经验,石正娥遂带着老人前往求医。为方便治疗,方便照顾老人,石正娥在敖溪一旅社开了一间房间,与老人同吃同住。 “行医30余年,很难见到这样孝敬公公的儿媳。”村卫生室医生王俊如是评价石正娥。 据王俊介绍,在敖溪治疗的近一周时间,老人身上总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石正娥每天都准时扶着老人到卫生室进行针灸治疗。治疗期间对老人的关怀照顾无微不至,嘘寒问暖、端茶递水,孝敬有加。 敖溪治疗虽有所缓解,却无法根治。石正娥又带着老人辗转大乌江、余庆县城、贵阳,连续三个多月带着老人四处求医。出门在外,老人上厕所,石正娥扶着去;老人洗脸、洗脚、洗澡,石正娥亲自洗;怕老人睡觉时起床走失,石正娥与老人同吃同住,陪着老人。 石正娥为老人修剪脚趾甲“丈夫的父亲就是我的父亲,人都有老的时候,照顾老人本就是我们作为儿女应该做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成人,他们老了我们凭什么不去善待他们。”石正娥心里有着自己对“孝”的认识。 在石正娥的精心照料下,姚忠文的病情日渐好转,神智逐渐清醒。7月12日,从贵航集团医院康复出院,回到箐口村老家,和老伴过着颐养天年的日子。 石正娥为老人换衣服“父亲的病情这么快就得到控制,身体这么快就恢复,全靠媳妇的照顾。娶到这样的媳妇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分。”丈夫姚奇刚对石正娥悉心照顾父亲充满感激和感动。 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石正娥却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错误。据了解,年自己的父亲石洪钧患肺气肿开始,直至年8月18日不治去世,石正娥一直细心照顾,没有一句怨言。今年4月,公公患病,依然事无巨细悉心照料。 石正娥(右一)带着三位老人到上海游玩石正娥不仅仅是在老人生病照料有加,平时的生活也是关怀备至。为了让老人开心,年6月,石正娥拿出积蓄,带着自己的母亲、公公、婆婆三位老人去上海游玩,见识了大城市的繁华。 “儿媳妇带我们坐了飞机,坐了火车,看了大城市,这辈子值了。”石正娥的婆婆今年82岁了,回忆起第一次坐飞机、坐火车去上海游玩,脸上的笑容毫无掩饰。 老人在上海游玩石正娥不仅对自家父母公婆孝顺体贴,遇到亲族邻里和陌生人有难处,也总是义不容辞伸出援助之手。 姑妈生病住院,而子女在外,石正娥去照顾,直至出院。叔叔患骨髓炎找到石正娥,二话不说医院照顾20余天。朋友不幸被强盗砍伤,她及时为他垫付医药费,使之得到及时救治。在街上看到一位老人鞋坏了,她脱下自己的鞋给老人穿着回家。年7月9日在县城一家鞋店务工时,偶然看到一孕妇出现临产征兆,便立医院,使得孕妇平安生产。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彰显着这位普通妇女向善之心,其宽厚待人、孝敬父母、乐于助人的事迹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先后入围贵州好人榜、中国好人榜,并当选遵义市首届“十大孝星”。 话说百善孝为先,石正娥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余庆儿女对“善”的认识,诠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来源:遵义日报社推荐阅读 逐村排查分析研判,余庆县委书记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提了这些要求! 看看,节日里余庆这个村的驻村干部走村入户为了啥? 余庆民警通宵搜寻10小时,竭力帮助群众找回8岁走失小男孩 爱老敬老,余庆这些人值得学习点赞! 仁怀茅台镇举行重阳祭水大典 主办:余庆县融媒体中心 监审:贺春雨 监制:陈金杨菲 审核:穆明飞 编审:周磊 编辑:苏源琴 投稿邮箱:jryqgfw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