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上午9时,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代省长谌贻琴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过去贵州都干了哪些大事?未来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多彩贵州网小编为大家梳理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80句干货,快来看看吧! 过去五年干了啥 1、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9%,增速连续保持全国前两位,总量突破万亿元、达到1.35万亿元,人均达到3.8万元,在全国的位次分别上升1位和2位。 2、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余额年均分别增长23.9%、11.5%、19.9%和20.3%,达到1.5万亿元、.6亿元、2.6万亿元和2.1万亿元,在全国的位次上升8位、2位、4位和2位,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实现了赶超进位的历史性跨越。 3、减少农村贫困人口.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6.8%下降到8%以下,减贫和搬迁人数全国最多,创造了全国脱贫攻坚“省级样板”。 4、新增高速公路公里,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 5、高速铁路从无到有,营业里程达到公里,形成贯通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川渝滇的快速通道。 6、建成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世界第一公路高桥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贵州首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黔中水利枢纽等标志性工程。 7、获批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开展30多个方面的系统性试验。 8、实施多项改革,形成多项改革成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三变”、行政审批、能源、司法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9、家强企业入驻贵州。 10、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3%和11.4%,劳动者报酬提高幅度全国第一。 11、率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率先全面免除中职学生学费、率先实现医疗卫生“五个全覆盖”。 12、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把降电价作为降低工业成本的“牛鼻子”,实施营改增,推动金融机构“五个全覆盖”,为企业降低各类成本亿元。 13、实施“双千工程”,对户企业进行以信息化、数字化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引进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户。 14、实施“双培育”行动计划,新增市场主体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多户。 15、实施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粮经作物种植比调整为38∶62,“三品一标”产地认证面积比重提高到51.2%。 16、加强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率先开展旅游资源大普查,打造“温泉省”,做强“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文化旅游品牌,入黔游客、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30%和30.8%,持续“井喷”。 17、打好“四场硬仗”,%的建制村、76%以上的村民组通硬化路;易地扶贫搬迁40.8万户,整体搬迁个自然村寨 18、压缩党政机关行政经费用于教育精准扶贫,免除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上高中大学学杂费,贫困人口“四重医疗保障”全覆盖,完成万户农村危房改造。 19、规范化培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9万人,5万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率先设立脱贫攻坚投资基金,开展贫困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 20、数博会升格为国家级博览会,建成“云上贵州”,列为国家电子政务云数据中心体系南方节点。 21、三大电信运营商等国家级行业级数据中心建成,华为、高通、苹果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成功落地,货车帮、白山云等本土企业茁壮成长,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软件业务收入和网络零售交易额年均分别增长57.7%、35.9%和38.2%。 22、通信光缆达到90万公里,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出省带宽达到Gbps,行政村%通4G网络、98%通光纤。 23、落实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实施十大污染源治理、十大行业治污减排和十大生态修复工程,完成营造林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5.3%,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县城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 24、实施项生态文明改革,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推行五级河长制,设立生态日。 25、供水保障能力达到亿立方米,70个县建成投运中型水库。 26、新增电力装机容量万千瓦、总容量达到万千瓦,建成千伏“日”字形环网,40个县通天然气管道。 27、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泛珠三角合作,与各省区市实现通关一体化,开展内陆沿边地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新增6个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酒博会等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引进省外到位资金3.5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0%。 28、强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新增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46%。 29、基本普及15年教育,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和贵州大学新校区基本建成,贵州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30、推进院士专家医疗卫生援黔行动,医院、医院分别对口帮扶66医院和64医院。 31、推进“放管服”改革,公布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省直机关行政职权事项减少78.7%、行政许可事项减至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 32、向3个自治州下放管理权限30项,向贵安新区等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下放管理权限项。 年成绩单 33、地区生产总值、农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电信业务总量五项指标增速全国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项指标增速全国第二,其他主要指标增速稳居全国前列。 34、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和秋季攻势节节胜利,减少农村贫困人口万人,组组通公路建成2.5万公里,易地扶贫搬迁76.3万人,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5万个,万人次享受“四重医疗保障”,完成20万户农村危房“危改”“三改”,资助贫困家庭学生83万人。 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4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2%,其中非税收入占比下降到26.9%。 36、新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8%,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9.9%和26.6%,新增市场主体69.5万户。 37、获批建设遵义综保区、贵阳临空经济示范区,安顺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进出口总额增长46.2%。 38、城镇新增就业76.9万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和9.6%,新增22个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元,城镇、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0%和15%。 未来五年怎么干 39、更加奋发有为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决胜同步小康新跨越 40、更加奋发有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三农”发展新跨越。 41、更加奋发有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转型发展新跨越。 42、更加奋发有为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实现大数据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新跨越。 43、更加奋发有为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实现发展支撑能力提升新跨越。 44、更加奋发有为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实现统筹城乡区域民族地区协调发展新跨越。 45、更加奋发有为打造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实现美丽贵州建设新跨越。 46、更加奋发有为推进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新跨越。 47、更加奋发有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增进民生福祉新跨越。 年重点工作 48、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减少农村贫困人口万人;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7%左右和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左右和10%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47.5%,工业经济、民营经济、绿色经济、新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提高到32%、55%、40%和19%,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49、严格落实政府性债务管理“七严禁”,出台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制度办法,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严格控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 50、按照“四好农村路”要求,全部开工组组通公路项目,建成通组硬化公路5万公里,92%的村民组通硬化路,深度贫困地区实现组组通。 51、大力调结构上规模,打造一批一县一业全产业链项目示范县,每个县有1个主导产业基金项目落地,把食用菌、蔬菜、家禽、茶叶等农产品做成大产业、大品牌,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提高到65%以上、生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26%以上;大力拓市场扩销售,完善冷链物流网络,把农产品卖出去、卖得好;大力强龙头带农户,引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进村社合一,所有村建立合作社、所有贫困户加入合作社。 52、推进教育医疗住房精准扶贫,高标准全员培训贫困劳动力,落实降低贫困人口住院起付线政策,提高贫困人口慢性病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扩大大病救治病种范围,医疗救助应助尽助,住房保障应保尽保。 53、按照国家标准力争实现16个贫困县摘帽、2个贫困村退出。 54、坚决做好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制定实施新的治水、治气、治渣行动计划,全面治理十大环境突出问题,开展城镇污水配套管网、废渣和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攻坚,污水垃圾处理服务逐步延伸到乡村,整治“散乱污”企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左右,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3%和82%,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5%,县城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5%以上。 55、深入实施绿色经济倍增计划,扎实开展绿色制造三年专项行动,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页岩气勘查开发利用,开展项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和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应用示范。 56、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制定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实施办法。 57、以降低融资、物流、用电成本为重点,清理规范各类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再为企业降低各类成本亿元。 58、“双千工程”推动0户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完成投资0亿元以上;引进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0家,其中强20家。 59、“十百千万计划”千亿元级产业集群超过6个,五十亿元以上园区超过55个,大型工业企业达到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 60、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旱地基本农田全部种植经济作物,新增“三品一标”种植面积万亩,打造一批特色优势产区和乡村旅游基地,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完成投资亿元。 61、开展个精品旅游景区创建,新建10个高端温泉旅游项目,降低国有景区门票价格,争取实行离园免税政策,入黔游客、旅游总收入均增长30%以上。 62、聚焦实体经济,“万企融合”大行动实施个标杆项目、0个示范项目,融合企业超过1户。 63、省市县政府数据资源目录%上架,推动企事业单位、社会领域公共数据汇聚“云上贵州”,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64、创建国家大数据技术标准基地,推进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贵州分中心建设,设立大数据双创中心。 65、交通、水利、能源、电网分别投资亿元、亿元、亿元和亿元,开工一批高速公路项目,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开工盘州至兴义铁路,建成铜仁至玉屏铁路;开工60个骨干水源工程,解决58万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问题;新增和改造农村电网10千伏线路公里、低压线路公里、配电变压器1.3万台。工业投资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投资项目个、建成个。 66、完成10户以上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推进国有企业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分层分类混合所有制改革,制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 67、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水平,推进智慧航空口岸建设,争取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航油业务,支持航空货运包机发展,加强多式联运国际大通道和贵阳中欧班列铁路场站建设,遵义综保区封关运行,构建“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多式联运”新格局。 68、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申建遵义国家高新区等科技创新平台,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一批“双创”基地。 69、对中小微企业新购入万元以下的研发仪器、设备当年一次性在税前扣除,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完善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扩大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有关税收政策试点范围。 70、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万人。 年“十件民生实事” 71、实现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新建改扩建10所城镇义务教育学校。 72、实现深度贫困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卫生室建设、农村中小学校医务室标准化建设、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远程医疗、疫苗数字化监控系统建设全覆盖。 73、为深度贫困县和极贫乡镇开办全免费订单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招生0人。新建2个农村电商扶贫站点。 74、推进“厕所革命”,完成70万农户卫生厕所建设改造,新建改造个旅游厕所、0个村级公共卫生厕所,新建改造个城镇社区公共卫生厕所。 75、整治城区背街小巷、老旧小区条(个)。建设个生鲜(平价)超市。完成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 76、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8.5万户、基本建成25.1万套(户),改造农村危房20.6万户。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或托养中心14所、城镇社区老年人照料中心个、农村幸福院个。 77、实施城市交通文明畅通提升工程,交通管理设施规范设置率90%以上。新建城市公共停车位3万个。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0公里。 78、推动“多彩宝互联网+益民服务”城乡全覆盖。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工程新增万用户。电信综合资费下降6%。 79、实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雪亮工程”。建成个地质灾害隐患自动化监测点。 80、万里健身绿色步道工程建成0公里,新建50个乡镇、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12个县级老年体育活动中心。 (来源:多彩贵州网) 年第20期总第期 本期编辑:宋伟审核:胡俯茂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