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上午9点半,遵义市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名城大讲堂:黔北文化系列讲座》正式开讲。
贵州省写作学会名誉会长、遵义市长征学学会会长,81岁的曾祥铣老先生,作为主讲嘉宾神采奕奕地站在讲台上两个多小时,用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红色精神感染了现场多名观众。曾老用三点概述了“遵义为什么这样红”,也讲解了究竟什么是文化自信。经他通俗易懂的讲解,听众对遵义地域文化和红色文化有了更深入了解。
老学者精彩概述遵义历史 在讲座开始前曾老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长征,无疑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极为光辉的一段历程,遵义会议又是这段历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节点。因为长征,因为遵义会议,遵义成为红色圣地。因为长征,因为遵义会议,遵义声名远播,名垂青史。遵义是中国革命胜利转折之地,为什么在遵义实现转折?有多种多样的因素,其中之一就是遵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遵义的革命传统。因此,我们要努力贯彻习总书记视察遵义时的重要指示:“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
曾祥铣为读者签名并写上寄语 随后,曾老用“丰厚”、“多样”、“开放”六个字,概述了遵义历史文化的基本状貌;将遵义历史的发展状况,用原始时期、方国期、郡县期、土官期、府县期、民国期、共和国期进行了概括;他将遵义近现代革命传统,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并逐一解析。“纵向而言,遵义每一个历史时期在全国都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发生和历史人物出现,这奠定了遵义特定的历史文化积淀。横向而言,长征文化、抗战文化、浙大西迁文化、三线建设文化、盐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竹文化、辣椒文化等,都是遵义多种特色文化形成的现象。为何说遵义开放?那是因为遵义从秦汉时期开始,就有移民进入,并且从未停止。移民进入的地区一定是较为开放的地区,所以说遵义从秦汉时期起,便形成了开放、包容、创新、有容乃大的态势……
对于文化自信,曾老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表示,文化自信的前提必定是文化自觉。文化自觉的核心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和传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信、坚守和弘扬,既是文化自信。
遵义优秀传统文化回归 分钟的精彩的演讲,曾老没有休息过一刻,现场观众也听得津津有味。
讲座结束后,曾老在接受遵义晚报记者采访时说,为市民讲遵义是他的义务和责任。改革开放以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向优秀传统文化回归,党和政府也越来越注重基础文化建设。《遵义丛书》即将出版,《遵义民国文献汇编》也已开始编撰;市政协文史资料的编撰走在全省前列;在党委、政府重视下,民间对地域文化的研究非常活跃;遵义市成立了全国首个长征学学会,其研究成果在全国独占鳌头;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遵义市长征学学会,去年被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联会评为“全国先进学会”……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遵义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取得的研究成果,足以令遵义人骄傲。
“如今,热衷遵义红色文化、地域文化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遵义的历史文化研究会、长征学学会吸纳了一批年轻会员,这些都是遵义文化得以传承的象征。”曾老在最后,向喜爱遵义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文化的朋友推荐了《遵义简史》《遵义史话》《遵义历史星空》几本书籍,希望爱好者能从中汲取更多遵义文化的精髓。
市民听讲受益匪浅感受多 当天上午,来听讲座的有市直机关职工干部,也有遵义历史文化爱好者和普通市民,年龄从二十多岁到八十多岁。
有观众说:“离开课堂已多年,能再次听曾老师讲一堂有关遵义地域文化的历史课,受益匪浅。”一位带着孩子来听讲的家长兴奋地表示,希望名城大讲堂多多推出这样的系列讲座,孩子是遵义历史文化的传承者,从小培养他们对遵义文化的兴趣爱好非常重要,以后有人问到遵义的文化历史,若孩子能一一道出,那是遵义人的骄傲。“历史书籍通常都是很厚的一本,但曾老师的讲座通俗易懂,一堂讲座好似把遵义有关的历史书籍大致读了一遍。”一位年轻的上班族说。
据悉,《名城大讲堂:黔北文化系列讲座》由遵义市委宣传部、遵义市文广新局主办,遵义市图书馆、遵义市图书馆学会承办,其宗旨除了更大程度发掘黔北文化外,希望每个听完讲座的市民都能讲好遵义故事。黔北文化系列共分为三期,分别为《遵义为什么这样红?》《遵义会议与四渡赤水》和《沙滩文化精髓与精神》,接下来两期讲座时间定于11月24日、12月8日9:00。 猜你喜欢看:1、涉嫌受贿罪,茅台镇原副镇长王昭被逮捕 2、“巩文”,这个72岁的老人有办法!据说多人都听他的…… (本文为遵义晚报采写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编辑/任然 审核/苟燕冰 总审/冯跃 记者陈果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