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的小吃大多有着上百年的历史,羊肉粉、豆花面、遵义鸡蛋糕等等,每一样都让你齿颊留香。遵义星罗棋布的路边小吃摊,样样美味,绝对值得你尽情品尝,吃过绝对让人交口称赞。不少遵义人在外地呆上一段时间后,问他(她)最想的是什么,十有八九都会告诉你:“家乡的小吃,想得流口水。” 提到遵义小吃,就不能不提到鼎鼎大名的羊肉粉。羊肉粉对于遵义人来说,就相当于兰州人的牛肉拉面、西安人的肉夹馍、云南人的过桥米线等一样,不仅仅是一道小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遵义羊肉粉早在清代中叶就名扬遐迩。凡来遵义品尝过遵义羊肉粉的人,无不交口称赞。米粉在开水锅里烫熟盛在瓷碗中,再在上面铺一层薄薄的熟羊肉片,舀一勺精制的鲜汤,再撒点葱苗等作料,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羊肉粉便可以吃了。吃时先吃汤再吃肉粉,才显格外风味。遵义羊肉粉不仅色香味俱全,还具滋阴壮阳功能。 遵义市的大街小巷,羊肉粉馆栉比鳞次,食客之多,首屈一指。其中比较出名的有:遵义师院旁的师专羊肉粉;步行街、澳门路的一味鲜羊肉粉;丁子口附近的杨三羊肉粉和王五羊肉粉;海风井的烫皮羊肉粉;董公寺的戴聋子羊肉粉等。 遵义豆花面是遵义人的一种独创,嫩黄的面条上盖着一团雪白的豆花,面条浸在豆浆之中,再加辣椒沾水一碟,趁热将豆花与面挑入辣椒碟中吃。柔软滑爽,辣香味浓,风味特殊、营养丰富。辣椒沾水有素、荤两种,素椒配有五种保密的佐料,荤椒还配有瘦肉丁、鸡肉丁、花生米、豆腐皮、金钩等,其味鲜美。 豆花面据说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到民国年间时已经发展成为正宗的遵义豆花面。众多的豆花面馆以老城一带的最负盛名,如步行街的刘成诂豆花面、杨记豆花面等。 遵义有很多地方名特产食品,其中小鸡蛋糕算是最有名气的一种,多年来成为遵义的一大名点。凡到遵义的人都要买上几包带回家吃或馈赠亲友。 据说遵义鸡蛋糕起源于清代同治年间,已有百年多历史。它以上等鲜鸡蛋、白糖、好香油、上等面粉为主要原料,用民间的传统工艺烹烤而成。特点是外表油润,色泽深黄,质地松泡,细腻柔软,富有弹性,蛋香浓郁,口味香甜清爽,容易消化。 在众多鸡蛋糕中,以“谢氏”、“老谢氏”最受消费者追捧,主要分布在老城馆对面、步行街转杨柳街口和红军街等地。 红油米皮,最初是寺庙中和尚所做,后流行于遵义地区,故又称和尚米皮,也称遵义米皮。大米磨成米浆舀入刷过熟油的蒸盘内摊匀蒸熟,待凉后改刀切成2厘米宽的长条放入盘中,用沸水烫一下,加入半勺凉开水和氽熟的绿豆芽,再将大头菜、盐菜、酥黄豆、葱花放于米皮上,用红油辣椒、酱油、醋、味精、麻油、花椒油、姜蒜水兑成汁浇淋在米皮上即成。后人又对其加以改良,将用辣椒炒熟的精肉哨子加入其中,受到更多顾客的欢迎。 红油米皮既辣且香,不腻不素,既可凉拌,也可加热后进食。目前遵义比较出名的红油米皮有:步行街、贵阳路等处的刘二妈米皮;毛主席故旧(幸福巷)的和尚米皮等。另外,像梅岭厂等处一些不知名的红油米皮味道也都不错。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