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近年来,遵义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安排部署,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强基固本”工程,通过发挥组织优势、强化政策扶持、加快产业带动、盘活发展资源等有力措施,切实破解发展难题,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健康稳步发展。截至年8月,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33亿元,有集体经济的村共有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89.4%。其中,年收入5-8万元的村达个,8-20万元的村个,20—50万元的村67个,50—万元的村41个,万元以上的村57个,“空壳村”比例由年初60%下降到10.6%。强化政策扶持,在整合力量上做文章   一是注重宏观指导。遵义市委常委会对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行专题研究,下发《关于实施“强基固本”工程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和《全市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整村推进工作计划(试行》,明确目标要求、发展模式和保障措施以及相关政策和责任单位,为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要求按照“县有规划、乡有方案、村有措施”加强宏观指导。市、县(市、区)组织部长与分管副部长带头帮扶“空壳村”,打造成本地集体经济发展示范点。目前,全市15个县(市、区)、个乡镇(街道)、个村全部制定了工作规划和5年推进计划。二是加大经费支持。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整合支农惠农资金,年市、县、乡总计投入多万元。如遵义县每年安排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仁怀市每年安排万元财政奖补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鼓励村级集体发展经济实体。设立万元贷款贴息基金,拉动万元民间资本。绥阳县制定村级产业项目扶持机制,县财政每年预算万元,鼓励村“两委”以集体名义领办村级经济实体。三是开展对口帮扶。结合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各级有关部门及帮扶单位健全完善了稳定的扶持制度,积极提供资金、项目等支持。全市共选派个驻村工作组人,其中,习水县围绕“制定一个规划、建好一个班子、发展一个项目、开展一项活动、解决一批问题”,成立农技专家顾问团24支,选派名“第一书记”帮扶项目个,协调发展资金万元。道真县今年明确86家县直部门挂帮83个村(居),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挂帮考核内容,帮扶村级制订产业发展规划45个,协调项目58个,争取项目资金余万元。发挥组织优势,在服务推动上下功夫   一是优化党组织设置。找准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点,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上建立了个党组织,全面推行“支部+合作社”等党建新模式。赤水市两河口乡马鹿村依托赤水大瀑布景区旅游资源,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狮子岩农业专业合作社,党员带头流转土地亩,集资77万元发展生态蔬菜、香菇、冷水鱼等种养殖业,集体经济年增收5万元以上。遵义县平正乡共心村采取“支部+公司”的模式,创办遵义海美食品有限贸易公司,年创收58.4万元,纯利润达25万元。二是选优配强带头人。始终把政治素质好,有知识、有经验、有能力、有项目、有威信、有干劲“一好六有”作为选配村党组织书记的重要标准,选拔一批能带动群众发展项目的优秀人才任村党组织书记。全市个村圆满完成第九届村(居)“两委”换届,共选举产生名村党组织书记。选拔项目书记(主任)名,占行政村总数的52%,“项目书记”共认领项目个,带动实施项目个。同时,依托党校、远程教育等培训资源,举办村党组织书记发展集体经济培训班期多人次,到江苏省华西村和山东省寿光市考察32批多人次,实现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全覆盖。三是服务推动强保障。基层党组织在产前,积极向农村信用社协调贷款,为农户跑订单、找销路;在产中,邀请专家、技术人员推广新品种、传授新技术,协调解决水、电、路等生产难题;在产后,多渠道为农户提供销售信息、广告宣传。仁怀市采取“支部+企业+群众”“支部+协会+群众”等模式,鼓励村党组织或农村带头致富人依托资源优势,实施种植、酿造、加工等项目,效益按比例提取为村级集体经济。仁怀市安排专项资金,对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到一定数额的按数额大小给予奖励,奖补资金直接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湄潭县在镇、村建立土地流转市场,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和规范化管理,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有序流转,为招商引资、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扫除制度障碍。加快产业带动,在创业增收上见成效   一是成立行业协会促进发展。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在种植、养殖、产业深加工等行业成立专业协会或合作社等,党组织通过在技术、农资、种苗等方面提供有偿服务,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全市共成立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个。红花岗区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引导建立水晶葡萄等特色果蔬专业合作社93个,为农村种植户提供种苗购买、栽植培训、和产品销售等服务。截至年底,该区在金鼎山镇、海龙镇、巷口镇建设了常年蔬菜基地,蔬菜基地种植面积达9.2万亩,完成产量23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二是创办集体企业带动发展。在具备条件的村创办集体企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红花岗区深溪镇龙江村,由村集体全额出资创办公司,通过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劳务技术咨询、建筑安装、农村新能源及新型材料的技术开发服务、林木种植、销售初级产品等业务,年村集体资产积累达万元,固定年收益超过万元,带动全村农业产值实现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元。三是实行村企联建双赢发展。发挥村级党组织的资源优势,通过引进企业实现互利双赢。凤冈县在城镇化进程中,引导城郊村整合闲置土地资源办企业、建市场,提高土地开发效益。该县文峰村利用区位优势建立创业园,采取入股、租赁等方式招商引资,共引进企业4个,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80多万元。临江村通过土地整治流转土地余亩,组建了土地存贷合作社,规范土地流转,每年增收10余万元。四是培育新型产业推动发展。充分挖掘发展潜力,不断培育新型产业。新蒲新区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本地特色农业、土特产品等优势,采取“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等形式,以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该区三台村规范流转.3亩林地,成立蛋鸡养殖协会,每年村集体经济积累达15万元。桐梓县杉坪村引进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实施荒山开发和休闲农业观光园林建设等项目,村民以土地入股,通过实物分红、利润分红、利息分红三种方式,带动全村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年全村共发展乡村旅游旅馆40家,旅游产业收入达1万元,集体经济积累达万元。盘活发展资源,在优化利用上出效益   一是盘活闲置资源抓发展。对集体土地、林地等资源予以盘活,或对外承包、租赁;或作为股份与其它社会资本嫁接;或拍卖部分资产,变现后投资项目,以存量换增量。绥阳县围绕“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农民变股民”,利用集体厂房等闲置资源,通过承包、租赁,把村级“死”资源变成“活”资本。东街社区以房屋出租形式参股商户经营,社区集体每年分红40%利润20余万元。二是改善投资环境促增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社会资金等投入,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正安县实行税收减免政策,村集体新办企业三年内所得税县、乡留成部分全部奖励给村集体;新增税金县、乡留成部分的50%奖励给村集体,带动32个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遵义县采取“支部+合作社(协会)+农户”等形式,在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休闲体验农业上做文章,为企业、种养大户等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外包等微利服务,增加集体收入。三是重视旅游开发创业绩。将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赤水市围绕黔北经济圈、成渝经济圈市场需求和实际,鼓励村级围绕旅游服务业设立公共服务平台,发展中介组织,通过为企业和农户提供服务,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汇川区娄山关村利用无息贷款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13.5亩,以土地入股引进企业的方式,村集体经济积累逐年稳步增长,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

来源:《贵州调研》年第10期

作者:王华平(遵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编辑:段细建

赞赏

长按







































头上白癜风怎么治
进展期白殿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