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遵义日报》头版报道了《构建五大工业园区打造五大产业集群,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着力打造“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先行区、“红色传承·绿色发展”示范区、“五化同步·融合发展”试验区,聚焦“三区”目标,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优环境、促创新、兴产业,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今年1至8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83亿元,完成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8.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和24%。 汇川被列为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示范区之后,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发展,打造支撑百亿级产业集群、千亿级工业园区硬件基础,构建高坪工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外高桥工业园、漕河泾遵义科创绿洲产业园、田沟产业园“五大产业园区”,着力培育军民融合、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电子信息、特色轻工和现代服务“五大主导产业”。 军民融合产业园是我国首个具有区域军民融合特色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以高技术含量、资金技术密集、无污染企业为主,已有贵州海尔电器、群建精密机械、凯星液力、航天新力等10余家企业入驻,重点研发生产航天、核电、冰箱、液压、石油等机电、装备产品。凯星液力公司的自动控制技术、液力机械传动技术在国内首屈一指,大功率液力变速器产品占国内市场30%的份额。新力铸锻公司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项目(人造小太阳),其核电铸件产品世界领先。乌江机电公司的超临界流体萃取设备领航国际同类产品,占据国内75%的市场份额。而群建精密机械公司的微电阀控制技术、微电阀抗堵塞技术在国内市场称霸。 军民融合产业园投资23亿元打造的外高桥工业园区已入驻贵州长征天成控股、贵州长征开关制造、贵州长征汽车零部件等22家企业,产品涉及电器、水泵、矿山机械、机电、食品、印刷包装、装备制造等。 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同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密切合作,运用公司化经营模式开发建设产业园,引进和培育汽车、钢铁机械、机电制造、食品加工、家电制造等产业,形成了资本与人才、科技与产业、生产与生活的融合。 汇川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还以建设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和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区为目标,大力打造“大数据·智能终端”产业园。眼下,已入驻25家智能终端企业和13家大数据企业。富泰、博仕皓、创一唯、圣凯德等4家企业一期项目已投产运营,可实现产值多亿元。 近年来,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超前规划、筑巢引凤、基础先行”思路,重点建设“海纳百川”的承载平台,打造良好发展环境。今年1-8月组织实施个项目,完成投资亿元;招商引资88个项目,累计到位资金.1亿元。为优化营商环境,将原有87%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或取消,推行“五证合一”“一证一码”改革,探索“多证合一”“集群注册”制度改革,创新“互联网+政务”方式,推进全程化网上登记。坚持放宽准入同加强监管相结合,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力。1-8月,新增市场主体户,同比增长60%,注册资本金78亿元。 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引导、鼓励、推动辖区42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并成功获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检测中心、院士工作站等47个国家级、省级创新主体或平台。引进高端人才人。缘于这些人才、科技、智慧的鼎力支撑,为科研创新提供了强劲动力。目前,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所辖企业拥有各项发明专利件,占全市发明专利总数的40%,跃升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来源:《遵义日报》 本期编辑:施雨竹 赞赏 |